截至2月25日该公司已制定停产方案,计划于3月5日实现全 面停产整治
同时考虑到能耗、排放指标及资源、区位、技术储备等限制因素,在工信部政策放开之后,光伏压延玻璃的扩产壁垒仍然存在。我们预计ITC延期叠加拜登上台后政策,2021-2025年美国市场将加速增长,本土碲化镉薄膜组件制造商FirstSolar有望受益。
公司现有一条600t/d浮法玻璃产线满足2mm超白浮法背板的转产条件,如果能在2021H1顺利点火投产,将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利润增量。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将在马来西亚和宁夏石嘴山分别投产1-2条500t/d薄膜组件光伏玻璃生产线和1条600t/d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预计公司光伏玻璃业务将在2021-2022年分别贡献1.8和4.6亿元净利润。考虑冷修产线、转产光伏玻璃及产能置换指标等因素,我们认为浮法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具备可持续性,有望支撑公司浮法玻璃业务保持较高盈利水平。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7.6、11.4亿元,同比增长296%、94%、50%。对应EPS分别为0.27、0.53、0.80元。
光伏压延玻璃产能偏紧的局面将在2021年延续:我们测算2021年底压延光伏玻璃产能达到约4.5万吨/日,较2020年底增长44%,但全年有效产量较2020年仅增长约28%,而光伏玻璃需求增幅预计超过35%,因此总体供需仍然偏紧。基于分部估值,给予公司目标价11.2元,对应2021PE为21倍,覆盖给予买入评级。胡文言说,和肖特、康宁等老牌药用玻璃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虽然进入相对晚,但也掌握了相关技术。
做强产业还需持之以恒中硼硅玻璃可以中国制造,但中国企业的路还要越走越实、越走越广。持续研发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流程严谨性等,中国的中硼硅玻璃产业将加快迈向高质量。但没有玻璃管就没有疫苗瓶,在世界供需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国内疫苗瓶玻璃管的稳定生产、持续供给,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物资。为避免容器与疫苗相互作用,疫苗瓶材料的选用就有很大的学问。
中国疫苗瓶产能能否跟上激增需求圣诺菲巴斯德疫苗中国区一位负责人曾算了一笔账:当今世界大约有75亿人,在世界形成 人群免疫大概需要70%的人群、即52亿人接种疫苗,大部分疫苗需要注射两针甚至三针,这意味着至少需要100亿剂新冠疫苗,而此前世界所有的疫苗产能也只有30多亿。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凯盛科技集团为我国疫苗研发生产机构免费提供1000万只疫苗玻璃瓶,在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贡献,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中硼硅玻璃的中国制造之路越走越宽。中硼硅玻璃为何成为瓶颈事实上,早在疫苗上市前,就有人关心装疫苗玻璃瓶的供应问题。目前,有不少国内企业发力中硼硅玻璃制造,如日前旗滨集团表示,公司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项目一期1窑2线日熔化量25吨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国投创合基 金投资部副总裁李键说,中硼硅玻璃就因其耐酸碱侵蚀,有较强的抗冷热冲击性,化学性质稳定,是市场上主流的疫苗瓶材料。
三是经过上百年的检验,肖特疫苗瓶还可以防止有害物质污染。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文言说,我国的疫苗瓶大致分为西林瓶和预灌封两种,前者需要用注射器抽取,后者是由玻璃瓶、药物推杆等组合,可实现直接注射,二者均采用中硼硅玻璃。前不久,我国成功开发出新冠疫苗和疫苗玻璃瓶,作为疫苗玻璃瓶的核心原材料,我国在中硼硅玻璃管方面也取得了零的飞跃。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疫苗用上中国制造高 端疫苗瓶全世界生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为数不多,但中国企业位列其中。
其中,德国肖特集团等企业生产中硼硅玻管起步较早,在工艺技法、装备等方面的积淀非常悠久,玻管质量为国际所公认。市场,是其中关键一环。
随着新冠病 毒疫苗接种工作展开,关于疫苗玻璃瓶产能等话题引发关注。该协会介绍,目前,我国有相关包装生产企业60余家,其中疫苗用管制注射剂瓶生产企业主要有宁波正力、双峰格林斯海姆等,预灌封注射器生产企业主要有山东威高、宁波正力、山东药玻、BD等
中硼硅玻璃制造过程并不简单,不仅面临着难成型等问题,管制工艺的拉管环节,也一度成为制造难点。一是高耐温性,在高达500℃和低于-72℃的温度下具有很高耐温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表示,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和疫苗瓶供应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国产产品出来较晚,品牌认知度有个过程。做强产业,需要多方合力,持之以恒。中硼硅玻璃为何成为瓶颈事实上,早在疫苗上市前,就有人关心装疫苗玻璃瓶的供应问题。
但难并不代表着不能做。但在当时,成本高、加工难度大等都是阻力。
这意味着,世界每4个新冠疫苗项目就有3个使用了肖特中硼硅药用玻璃瓶,其中也包括中国机构。二是高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药物与包装材料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物功效,而肖特的配方设计可以很好地提升玻璃稳定性。
中硼硅玻璃的中国制造之路越走越宽。前不久,我国成功开发出新冠疫苗和疫苗玻璃瓶,作为疫苗玻璃瓶的核心原材料,我国在中硼硅玻璃管方面也取得了零的飞跃。
中国的疫苗瓶产能能否跟得上如此激增的需求?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此前曾明确表示,中国具备优质疫苗瓶生产的产业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年产量至少可达80亿支以上,能够满足新冠疫苗生产需求。其中,德国肖特集团等企业生产中硼硅玻管起步较早,在工艺技法、装备等方面的积淀非常悠久,玻管质量为国际所公认。按照上述企业的生产能力,经初步估算,我国疫苗瓶年产量至少可达80亿支。市场,是其中关键一环。
肖特公司因此独自占据了世界约一半的市场份额。企业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向关键领域飞跃。
该公司疫苗瓶具有三大优势。中硼硅玻璃——这个疫苗瓶背后的重要材料,渐渐走进人们视野。
持续研发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流程严谨性等,中国的中硼硅玻璃产业将加快迈向高质量。但没有玻璃管就没有疫苗瓶,在世界供需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国内疫苗瓶玻璃管的稳定生产、持续供给,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物资。
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文言说,药品的特殊性也让更换包装程序较为复杂,比如要经过大量复杂试验,这都需要一个过程。再比如生产工艺不到位、熔化时缺少铂金会导致玻管出现条纹、节瘤等缺陷。那么,中硼硅玻璃为何成为瓶颈?我国中硼硅玻璃制造能力如何?产能能否跟得上激增的需求?......疫苗瓶背后的重要材料药品的质量离不开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这意味着在保障其他疫苗供应的同时,新冠疫苗的产能需要在现有所有疫苗产能基础上翻三倍,这对疫苗的生产、冷链运输、接种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中硼硅玻璃投入大、精度要求很高,制造出一个高品质的玻璃管,不仅需要过硬的材料技术,还要有精良的生产装备、品控体系等等,是对企业综合制造能力的考量。根据太平洋医药5月10日发布的报告,若按新冠疫苗达到70%的渗透率,按每人注射3次计算,则世界新冠肺炎疫苗瓶需求量将高达159.47亿支。
国投创合基 金投资部副总裁李键认为,一方面,药品质量标准升级,另一方面,疫苗需求提升和一系列新药推出,这势必将推动药品包装材料升级。专 家认为,中硼硅玻璃逐步替代低硼硅玻璃是大势所趋,国内企业将迎来机遇。
肖特集团董事会主席弗兰克·海因里希特在接受德媒采访时表示,不会有任何交付瓶颈。目前,有不少国内企业发力中硼硅玻璃制造,如日前旗滨集团表示,公司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项目一期1窑2线日熔化量25吨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